將這種節(jié)奏感抽象一下:前面說到,理想中的產品狀態(tài)是A\B\C\D\L\M,當我們面對兩個需求3和4,3可以實現A\B\C\D,而4可以實現D\L\M,怎么辦?集中精力做好3,視情況調整4的進度。
面對一個產品的一系列需求,其實只有少部分水火不容的發(fā)展方向需要作出決斷的博弈,大部分需求需要控制節(jié)奏,分出輕重緩急。所以,“學會做減法”,還要“學會加括號”,小括號先算,中括號次之,大括號最后算。
有時候,對于控制節(jié)奏這種事情,要多做才能有感覺?刂乒(jié)奏,是體會精髓的第二層。第三層是什么呢?
第三層:就是“產品的A\B\C\D\L\M”!
沒錯。就是你對產品的期望,是產品要達到的理想狀態(tài),即產品價值。
看一個關于產品價值的態(tài)度:楊勃將豆瓣的核心思想總結為,“可以發(fā)現不同的東西,并且適合自己,可以理解為一種以書等具體物體為媒介的人脈關系網”。他還說“一開始做豆瓣不是為了做一個網站,而是滿足人們的一個需求,如果對用戶沒用,只是新鮮是遠遠不夠的!
原來,從一開始,豆瓣就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,并不是讀書、音樂、電影、WEB2.0,這些都是浮云,而是找一個媒介,然后去織一張網。
回過頭來,重新審視前面兩個例子中的問題:
為什么首先選擇讀書作為媒介?相比于電影和音樂,能一部一部讀書的人,是最踏實的。因此以書為媒,去織第一張網,是最結實的。第一張網可以小一點,但要足夠結實,然后才可以更自信的去織第二張、第三張……
為什么不為用戶提供積分等級?因為,通過書籍、音樂、電影而成為豆瓣中人脈關系網的用戶,彼此之間的鏈接,不是親情友情愛情、不是工作同事。所以,豆瓣用戶在這張網中的關系,不需要等級去鞏固和對比,而需要書籍、音樂、電影去體現。人人網需要等級,但豆瓣,不那么需要。
兩個問題,其實歸根結底,都要從產品價值本身去找答案,所以最重要的事情,是要精確的羅列你心目中無比向往的產品價值:A\B\C\D\L\M,然后在面對任何問題和困難的時,反復溫習曾經羅列的那串理想,就能做出選擇。
所以,多花一點心思在產品初期的需求分析和價值定位上,如果對自己產品的價值無比自信,那么無論以后在產品發(fā)展過程中面對任何困難,才能充滿自信的根據當初的理想,做出每一次博弈、控制每一次節(jié)奏。做減法,需要理直氣壯。
只有做好前面的鋪墊,過程中的“堅持”,才是正確的選擇!
本文鏈接:http://m.95time.cn/design/doc/2011/8274.asp
出處:劣松·良品
責任編輯:bluehearts
上一頁 從產品價值的角度體會"需求的減法" [1] 下一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