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故事(有點兒長、有點兒繞,來點兒耐心)
當你看到水果攤的蘋果和桔子,是否為了買哪個而發(fā)愁?兩樣都買了,問題就解決了。但有很多需要比較的事例,無法用這種方式處理。
比如,我想參加個考研輔導班,最終選定了山宮培訓和新西方學校,兩個機構都有數學和英語輔導,且必須兩個科目同時報名。山宮培訓英語老師和新西方學校數學老師的水平已經得到業(yè)內的普遍認可,于是他們都分別把另外一科的輔導效果做宣傳重點,拿出數據說話,山宮培訓說,“我們的考研培訓班,460個學生,數學考試最高分145,最低分95”;新西方學校說,“我們的考研輔導班,450個學生,英語考試最高分140,最低分100”。我被困擾了,兩個機構不同科目的老師教學水平如何衡量、報名的學生綜合素質是否相同,如何選擇呢?
山宮培訓數學平均值=120,標準差=15;新西方學校英語平均值=125,標準差=18,兩個機構的學生兩個科目考研得分有不同的均值和標準差。統(tǒng)計上,均值和標準差不同時,一個變量的值不能與另一個變量的值相比較。
一個比較的辦法就是,把兩個機構不同科目處于中間位置的學生得分變換為標準得分(standard scores),再進行比較。首先,標準得分是一個相對距離值,去除了內部因素的特殊影響;其次,中位數能夠減少高低分的影響,當沒有極端值時,中位數會與均值相近,根據統(tǒng)計經驗,認定兩個科目得分處于中間位置的學生,能夠代表這個科目老師的教學水平。
本例中,山宮培訓數學的中位數得分為129,標準得分=(129-120)/15=0.60,而新西方學校英語的中位數得分為130,標準得分=(130-125)/18=0.28。由此判斷,我上山宮培訓的考研輔導班會更好一些。
實際上,直接用離散系數(標準差/均值)判斷也可以;或者用函數轉化(線性、對數、反余切等)判斷也可以。不同方法的應用都會有前提條件,孰優(yōu)孰劣關鍵看解決什么問題。
正題
網站日常運作中,為了收集不同產品的用戶反饋意見,可以在各產品的頁面掛出意見反饋入口,能夠幫助產品經理間接地傾聽用戶的聲音,實時了解他們使用產品的痛點、獲取改進需求。與此同時,可以在反饋問卷中加入滿意度的題目,一定程度上把用戶的感受量化,當反饋意見量大無法快速消化時,量化的滿意度題目能更快速地促進產品改進。
在用戶反饋問卷中設置滿意度題目,有利有弊,優(yōu)勢是如前所訴,能夠快速把握部分用戶的感受,也能夠長期連續(xù)獲得部分用戶對產品的評價;不足主要是數據并不能代表所有用戶,受反饋入口文案、位置,產品本身的用戶屬性等因素的影響較大。雖然有沉默的大多數用戶,但滿意度的研究表明愿意發(fā)出聲音的用戶更容易轉化成忠誠用戶,正是這些擁躉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網站的發(fā)展。因此,反饋問卷仍然是目前比較友善的獲得用戶使用體驗感受的有效渠道。
不同產品反饋問卷都有滿意度得分,如何進行比較呢?以淘寶網為例,登陸頁面的用戶是廣大的買家、賣家;維權頁面的用戶主要是遇到交易糾紛的買家;賣家工具的用戶是購買了該產品的賣家,……不勝枚舉,這些頁面都有用戶反饋入口,反饋問卷中都帶有滿意度的題目,這些產品的滿意度得分之間作橫向對比,有沒有可能呢?
大家都會有顧慮,首先各產品的用戶群不同,其次各產品來填答反饋問卷的用戶帶有的情緒不同,再次各產品填答反饋的意愿、填答反饋的機會都不相同,簡單地進行比較,肯定不合適。
開篇的小故事提供了比較的思路,當然這也需要有個大前提,就是認定每個產品滿意度得分處于中間位置的用戶,能夠代表這個產品的平均水平。有了這個大前提,才能在現有條件下進行之后的分析,否則沒有共識就只能停滯不前。各產品滿意度數據標準化之后,上段提到的顧慮都能夠被弱化。
出處:taobaoued
責任編輯:bluehearts
上一頁 下一頁 蘋果與桔子的比較 [2]
|